上海的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11-02 浏览:5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上海交通事故伤残评定
1.伤残等级划分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伤残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日常生活能力;
2) 意识有无;
3) 身体活动范围;
4) 工作能力;
5) 社会活动能力。
2.伤残等级划分
法医鉴定人员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依据,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划分为十个等级,从一级到十级,其中一级为最高,十级为最低。每个等级之间相差10%。换句话说,一级获得的赔偿金额最高,十级获得的赔偿金额最低。
3.伤残与残废的区别
并非所有的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都会被评定为伤残,因为伤残在这里指的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人体残废。人体残废包括精神、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的异常,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并非所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都能达到残废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规定,伤残评定可以在事故直接导致的损伤治疗终结之日起进行,或者在由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之日起进行。治疗终结在此处指的是符合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的状态。该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种临床医学中涉及的受伤情况,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自行估算伤残等级,以正确计算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程序及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程序及标准。伤残等级划分为十级,评定程序包括由具有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可选择相关机构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对于新旧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衔接,通知了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注意事项,包括初次、再次、复查鉴定以及伤残级别提高等情况的处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文章详细介绍了鉴定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和评定标准,包括医院证明的重要性、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申诉程序。文章还阐述了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异议的处理方式,包括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
-
残疾等级的鉴定依据及法律规定
伤残鉴定中心的专业评估标准和仪器在残疾等级鉴定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详细列举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等级划分依据,从Ⅰ级到Ⅹ级,每级的伤残程度都有所描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限制。
-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
交通事故评残的法律程序,当当事人对伤残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包括申请重新鉴定和通过质证排除或降低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在特定情形下如鉴定机构或人员无资质、鉴定程序违法等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通过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相关规定解答如下:
-
伤残等级及赔偿标准
-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