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某,一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就职于某网络公司,从事网络维护工作。2006年3月21日,冷某被张某驾驶的车辆撞成重伤,交警部门认定张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经鉴定,冷某因颅脑损伤导致轻度精神障碍,被评定为七级伤残。事故发生后,冷某所在公司认为其无法继续工作能力,解除了劳动关系。冷某随后将肇事者张某、车主沈某及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支付各项损失共计64万余元,其中包括按四级标准支付的伤残赔偿金共计19万余元。
被告对事实及责任认定无异议,但王某、沈某认为既然已经进行了鉴定,就应该按照鉴定等级计算残疾赔偿金,不能要求增加。
法院认为,冷某因交通事故造成七级伤残的轻度精神障碍,其从事原来工作的可能性小,继续从事其他职业也很困难。因此,法院支持冷某要求调增残疾赔偿金的请求。然而,法院不支持冷某将残疾赔偿金调整至四级的请求,最终决定将残疾赔偿金数额调整至与五级相同,即169008元。最终,法院判决张某、沈某共同赔偿冷某各项损失31万余元,精神抚慰金3万元,保险公司赔偿冷某医疗费20万元。目前,该案已全部执行完毕。
本案的主审法官指出,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各项具体费用的计算无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残疾赔偿金的数额及计算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应以劳动能力丧失为标准,并适当考虑受害人的收入丧失情况,即兼顾劳动能力与收入丧失标准。仅当残疾赔偿金与受害人收入的影响明显不对称时,才能进行调整。调增残疾赔偿金的情况是在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情况下才可以相应进行。因此,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能对赔偿数额进行调整:一是伤残程度较轻,残疾赔偿金数额较小;二是受害人所受伤害器官功能障碍与受害人所从事职业密切相关;三是受害人所受伤害造成残疾对受害人的职业造成严重影响,即受害人已经不能或基本不可能从事受伤前从事的职业。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对残疾赔偿金进行调整。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调整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加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利益的不平衡。
根据原告冷某的职业情况以及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法院认定其伤残已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因此,法院最终将冷某的残疾赔偿金调增50%,按五级伤残标准计算,确定残疾赔偿金数额。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证据效力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当对省级司法鉴定中心的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异议时,可申请重新鉴定。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申请重新评定。同时,《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包括鉴定资格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时间及程序。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在治疗终结后三个月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如有固定物需取出后再鉴定。伤残鉴定程序需确保合法性和客观性,治疗终结前的鉴定无法真实反映受害人的实际伤情和影响程度。当事人应准确把握伤残鉴定的时间和程序,以保障自
伤残评定的最佳时机,通常在损伤造成的并发症治疗结束后进行。伤残评定可到当地的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根据不同损伤原因适用不同的鉴定标准,因此伤残等级可能不同。交通事故的赔偿数额取决于多种因素。摘要完毕。
胸部、腹部以及肢体损伤的不同等级标准。胸部损伤等级标准根据肺、胸膜、胸廓的损伤程度以及呼吸和心功能的影响来划分。腹部损伤等级标准则根据胃肠、消化腺及肾脏的损伤程度和功能障碍来界定。肢体损伤等级标准则是根据肢体缺失或丧失功能的情况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