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指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鉴定,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大小做出判断的行政文书。它的性质是用以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大小的证据,而不是交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
1、向交管部门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结论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3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原始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以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重新检验、鉴定应当另行委托检验、鉴定机构或者由原检验、鉴定机构另行指派鉴定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重新检验、鉴定报告之日起二日内,将重新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但要注意,重新检验、鉴定只能进行一次。
2、向上一级交管部门申请复核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1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时,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复核是向做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上一级交管部门提出,与申请重新鉴定不同。同样,申请复核次数也只能一次。
3、通过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机构救济
根据法律的授权,公安交管部门是处理交通事故的主管机关。如果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办案的交管人员存在问题,即交通事故认定的责任大小明显不公平、不合理,或者办案人员在认定程序上不符合法律规定等,当事人可以通过纪检、监察、公安督察等渠道进行申诉。
4、通过诉讼质疑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
在诉讼中,争论的焦点通常在于事故赔偿主体和赔偿数额的确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的作用就体现在此,虽然其载明的责任大小并不能直接与赔偿责任主体以及赔偿数额对等,但对事实的认定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当事人对事故认定书不服时,可以在诉讼中质疑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以说服法院不予采信。根据《最高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规定,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公安机关的责任认定、伤残评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
5、通过信访制度维权
根据信访条例,只有在司法程序进行完毕之后才可以启动。通过信访,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并不主动承担重新认定的责任,而是由上级部门责令重新认定。然而,信访维权存在成本高、效力低的弊端,因此当事人应慎重考虑。
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原则。机动车一方需承担严格责任,但在符合法定条件时,责任可减轻。损失若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机动车一方可完全免除责任。
逆行驾驶与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一般情况下,逆行驾驶一方承担主要责任,而闯红灯一方承担次要责任。逆行驾驶的罚款为200元,并且会扣除驾照分数。具体责任及处罚由交警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认定。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后的处理措施。逃逸者会被交通管理部门查缉,并启动查缉预案和布控系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制定查缉预案,组织专门力量处理案件,并通过协查通报和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助查缉逃逸车辆或提供线索。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察办公室来指挥、指导专项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复核申请。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三)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复核审查期间,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该事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