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回顾:肇事车主赔偿后向保险公司追偿
2011年1月2日,B保险公司向A公司签发保单,被保险人为A公司,承保险种为A公司的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险期限为1年。同年2月5日,A公司驾驶员将行人C撞死。交警部门于5月6日认定,驾驶员和死者C负事故的同等责任。C的近亲属于8月6日向法院起诉A公司后,法院于10月30日判决A公司向C的近亲属赔偿18.75万元。判决生效后,A公司经法院强制执行于2012年2月5日履行了赔偿责任。2013年12月8日,A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B保险公司向A公司支付保险理赔款18.75万元。
争议焦点:事故发生日如何认定
保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B保险公司是否应当向A公司支付保险理赔款,分歧在于A公司的保险请求权是否超过保险法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而A公司的诉讼时效有无届满,又涉及到责任保险中的保险事故发生之日的认定问题。对保险事故发生之日的认定,目前没有法律规定,理论与实务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侵权之日说,被保险人对受害人实施侵权之日即为保险事故发生之日。
第二种观点为赔偿请求说,责任保险的保险事故发生之日是指第三者或者第三者的相关权利人请求被保险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之日。
第三种观点为责任确定说,责任保险的保险事故发生之日是指保险人的责任确定之日。对责任的确定,又有两种观点:一是主管部门的责任书认定书(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出之日即为保险事故发生之日;二是被保险人的民事责任经过生效判决确定之日为保险事故发生之日。
第四种观点为实际赔偿说,被保险人向受害人实际承担民事赔偿义务之日为保险事故发生之日。
律师说法:实际赔偿说符合立法本意
第四种观点是正确的,A公司的保险请求权诉讼时效尚未届满,B保险公司应当向A公司支付保险理赔款。
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基于其侵权行为对第三者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而在被保险人的侵权行为中,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往往不是同时发生,对被保险人是否负有责任,要由行政执法部门(如交警部门)进行认定,这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之所以赞同第四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实际赔偿说符合保险法的赔偿填补原则及符合诉讼时效的立法本意。根据赔偿填补原则,只有被保险人因自己的过错给第三人造成损失,致使自己的财产实际减少时,保险人才负责赔偿填补此项损失。在被保险人对受害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即使得到生效判决确认后,如果受害人在执行中放弃了自己的民事权利或超过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使得被保险人并未向受害人实际履行赔偿责任时,若允许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则无异于让被保险人未受损即获益。另外,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主张权利的期间为诉讼时效期间,而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只有被保险人向受害人实际赔偿后,其权利才称得上受侵害。实际赔偿说在审判实务中也是被普遍采用的观点,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0年12月17日出台的《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一)》中的第三个解答为:“商业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从被保险人向受害人履行民事赔偿义务之日起计算。”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从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算,可见,上海高院对保险事故发生之日,也是采实际赔偿说的。
小李购买王某私自改装的跑车后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转让拼装的或报废标准的机动车造成损害,转让人和受让人需承担连带责任。文章还提及了驾驶拼装车的处罚规定。据此,小李和王某应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我国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的报废规定。网约车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强制报废,不同类型车辆的报废标准有所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报废标准。此外,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需分别取得经营许可证、运输证和驾驶员证才能
交通事故因伤致残诉讼时效是三年。轻微交通事故以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时效期间。自当事人收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一年诉讼时效开始起算。由于驾驶人的不文明行为,造成轻微交通事故以及严重交通事故的案件比比皆是。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选择,进行诉讼,为自身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轻微交通事故以事故发生之日开始计算时效期间。自当事人收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一年诉讼时效开始起算。没有构成残疾的以治疗终结之日开始计算;构成残疾的,以伤残评定之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如果在交通事故当中有人员受伤,那么作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