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是否存在违章行为,以及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定量评断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书,旨在明确事故责任,为对肇事者作出正确处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事故损害赔偿提供依据,为交通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应在查获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应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的详细个人情况、车辆的信息和交通环境的信息。
2. 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包括当事人和证人对事故的描述,以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 交通事故的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包括现场勘查的证据、当事人和车辆的检查、检验结果以及证人证言。原因分析应包括交警对事故发生的内在根源的分析和判断。
4. 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包括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和其对事故的影响。
1. 全部责任和无责任:完全由一方当事人违章行为引起的事故,违章者负全部责任,另一方无责任。
2.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一方违章,另一方或第三方也有违章行为导致的事故,主要违章者负主要责任,另一方或第三方负次要责任。
3. 同等责任: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情节相当,各方负同等责任。
交警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可能出现错判的情况,对于错误的认定应有纠正的渠道。
1. 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作出之前,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果有一次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机会。如果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果不服,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复印件的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
2. 交通管理部门有内部纠正的义务,对于错误的认定应及时纠正。
3. 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内容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责令交通管理部门履行法定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未产生实际影响,不属于直接调整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当事人不能单独就交通事故认定内容提起行政诉讼。
然而,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法定职责,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拒绝作出认定或超过规定时限未能作出认定,可能会影响对交通事故责任的准确认定,进而影响民事赔偿诉讼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因此,当事人可以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履行法定职责。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问题。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限为十日。制作事故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事故情况有所不同。调解原则根据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程度来确定赔偿责任比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
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诉讼程序,包括民事赔偿无法调解时的诉讼途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复核审查期间涉及诉讼的情形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内容以及复核审查的内容等。在复核审查期间若当事人提起诉讼,复核将被终止。交通事故认定书需包括事故当事人情况、
交通事故认定中纠错机制的缺失问题。由于制度未提供救济途径,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获得救济。法院纠错能力有限,民事诉讼中的举证原则使得当事人难以证明认定书的错误。此外,由于缺乏行政复议和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错几率增加,易滋生腐败。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中车辆扣留与放车的相关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事故车辆在被检验和鉴定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当事人逾期未领取,停车费用自行承担。对于未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有时限要求,包括现场勘查、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