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逾期提交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复核申请应当详细说明复核请求、理由和主要证据。对于同一事故,只能进行一次复核。
如果复核申请人通过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二日内将复核申请和相关材料移交给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如果复核申请人直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五日内提交案卷材料。
在交通事故报警后,交警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根据行为与事故因果关系分析来进行责任认定。
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在治疗结束后,应由具有资质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伤残鉴定机构可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或委托,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委托。
鉴定应在二十日内完成;如果需要延期,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日。超过时限的鉴定,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鉴定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和评估。确定结果后,应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收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两日内将复印件交给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收到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另行指派或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或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如果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收到结果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予以备案。
重新检验、鉴定、评估只能进行一次,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
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基于自愿、合法和事实清楚的原则,包括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分析事实、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计算赔偿金额和确定赔偿方式等步骤。调解中应遵循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保护被害人利益,恰当维护被告人权益,不能以赔代罚或多赔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点和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主体、过程、对象、内容和性质的特定性。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具体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然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创制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仅提供责任划分的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出具时机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勘验现场后的特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包括一般事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认定书应包含事故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事故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责任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