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中,不能因双方或一方急于求成就丧失调解的基本原则。双方应该充分考虑到受害人的损失,并进行全面赔偿。
交通肇事案件的赔偿调解应该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调解不仅要保护被害人的利益,还要恰当维护被告人的权益。不能以赔代罚,即通过赔偿来替代刑罚,也不能因为被告人客观上不能多赔而加重对被告人的刑罚处罚。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诉讼前,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所造成的损失后,召集当事人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如果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公安机关将不再进行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交通肇事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中,如果双方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事后反悔,法院仍然可以在审理期间继续进行民事赔偿的调解。然而,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其效力如何认定以及法院对案件性质的确定是一个问题。
根据笔者的观点,在起诉前当事人达成的任何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对另一方当事人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从民法学理论观点来看,协议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是双方当事人意见一致的表示。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即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利人在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就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强制执行。
对于交通肇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纠纷的调解而言,虽然协议是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下达成的,但是协议的形成前提是当事人双方对协议内容的一致认可。因此,协议的形成并不是一种行政行为。对于调解协议,虽然行为人非依法律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但其仍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因此,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不履行而起诉的,或履行部分后又反悔而起诉的,法院应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提出反悔的一方应提供证据,除非其能够证明调解协议非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或显示公平,或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经法院确认无效或撤销,否则法院应确认原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都应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申请交警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申请调解。调解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参加调解的人员、调解开始时间、调解程序、调解期限、调解书的内容以及调解的终止等。调解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能维护双方权益,具有期限短、效率高的优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的定义、作用、格式、内容及写作注意事项。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根据事故原因、责任认定和损失情况,召集当事人调解后形成的书面材料,记录公民或法人的法律行为,是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凭证。调解书包括标题、事故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信息
协商损害赔偿争议的时效计算问题。对于自行协商未达成一致的情况,时效计算从达不成一致意见或接到交警调解书之日起计算。达成一致但一方不履行的情况下,则从协议书约定履行时间届满之日起计算。同时,文章还涉及未协商损害赔偿争议和其他情形的时效计算,并附交通事故
陕西省勉县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被告吴标驾驶摩托车与周荣驾驶的摩托车发生擦挂,导致原告庄敏受伤。经过调解,原被告及周荣达成赔偿协议,但被告未履行支付义务,构成违约行为。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吴标按照协议支付原告的赔偿费用,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