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况下,当事人应立即报警:
财产损失较大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规定。
对于符合《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九条规定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填写《交通事故立案登记表》;对于经调查不符合交通事故的情况,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并将案件移送有关部门或告知当事人处理途径。
进行交通事故调查时,交通警察人数不得少于2人。调查人员应向被调查人员表明执法身份,并告知被调查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发送联系卡给当事人。联系卡上载明交通警察的姓名、办公地址、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
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派员到现场指导调查;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交通事故,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派员到现场指导调查。
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损失未超过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也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当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时,可以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以调解。如果当事人对检验、鉴定或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在书面通知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明确表示不予调解。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10日。如果造成人员死亡,则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造成人员受伤,则从治疗终结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因伤致残,则从定残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造成财产损失,则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计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与当事人约定调解的时间和地点,并在调解时间的3日前通知当事人。口头通知应记录在调解记录中。如果调解参加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应在预定调解时间的1日前通知承办的交通警察,请求变更调解时间。
交通事故调解参加人包括: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人员。委托代理人应出具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参加调解时,每一方当事人不得超过3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指派2名交通警察主持调解。调解应采取公开方式进行,调解时间应提前公布,调解时允许旁听,但当事人要求不予公开的除外。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申请交警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申请调解。调解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参加调解的人员、调解开始时间、调解程序、调解期限、调解书的内容以及调解的终止等。调解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能维护双方权益,具有期限短、效率高的优
交通事故造成两根肋骨骨折的误工费的计算方法,依据我国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的规定,赔偿金额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情况确定。文章还介绍了交通事故处理的一般步骤,包括受理报案、现场处理、责任认定、裁决处罚、损害赔偿调解和向法院起诉。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的定义、作用、格式、内容及写作注意事项。调解书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根据事故原因、责任认定和损失情况,召集当事人调解后形成的书面材料,记录公民或法人的法律行为,是履行权利和义务的凭证。调解书包括标题、事故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信息
协商损害赔偿争议的时效计算问题。对于自行协商未达成一致的情况,时效计算从达不成一致意见或接到交警调解书之日起计算。达成一致但一方不履行的情况下,则从协议书约定履行时间届满之日起计算。同时,文章还涉及未协商损害赔偿争议和其他情形的时效计算,并附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