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可以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具体赔偿标准应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和第九条,对于因侵权行为导致精神损害的情况,根据严重后果的程度,法院可以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并根据受害人的请求判决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残疾赔偿金是针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属于财产损失赔偿;而精神抚慰金是针对受害人精神所遭受的痛苦,属于精神损失赔偿。由于两者属于不同性质的赔偿范畴,因此残疾赔偿金不再适用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因伤致残,受害人可以同时要求索赔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在确定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金额时,应考虑以下项目: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赔偿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一次性结算。
根据规定,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如下:
(一) 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受伤人员进行创伤治疗所需费用计算,并提供相应凭证。如果治疗结束后仍需继续治疗,应按照继续治疗所需费用给付。
(二) 误工费: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照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如果收入高于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的三倍以上,按照三倍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三)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 护理费:对于住院期间需要护理的受害人,如果护理人员有收入,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如果护理人员无收入,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
(五) 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并赔偿二十年。对于五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对于七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五年计算。不同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之间相差10%,多处伤残的赔偿比例不能超过100%。
(六) 残疾用具费:如果受害人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按照医院证明提供的普及型器具费用计算。
(七) 丧葬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
(八) 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并补偿十年。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受害人,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于七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均不少于五年。
(九) 被扶养人生活费:对于死者生前或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抚养到十六周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人,扶养二十年。对于五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对于七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五年计算。其他被扶养人的扶养期限为五年。
(十) 交通费:按照受害人实际必需的费用计算,并提供相应凭证。
(十一) 住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并提供相应凭证。参与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所需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按照上述规定计算,根据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进行分担,但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如果伤者或残者需要住院、转院或护理,必须提供医院证明,并经公安机关同意。如果擅自住院、转院、使用护理人员、自行购买药品或超过医院通知的出院日期拒不出院,相关费用由伤者或残者承担。
一起孕妇交通事故受伤引发流产的案件。孕妇李xx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并导致流产,引发争议。法院认定司机张某负全责,并判决赔偿医疗费、经济损失及部分精神损害抚慰金。案件涉及交通事故与流产关系的争议,妇幼保健院表示流产是必然的。最终,法院认定赔偿义务人应承担部
一起侵权诉讼案件,原告因被告的侵权行为遭受了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原告提出了具体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承担诉讼费用。文章还提醒原告在诉讼中需注意的风险,如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具体、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等。文章最后列出了
原告因被告公司在其网站上刊登涉及个人隐私的文章而引发的侵权纠纷。原告提交证据并请求法院依法裁判,主张被告停止侵害名誉权、隐私权,删除侵权文章,并赔偿精神损害和承担诉讼费。本案涉及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的相关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中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问题。我国法律虽无具体规定,但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并由法院酌情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身体权、健康权和生命权侵害。受害人和死者近亲属可提出赔偿要求,但请求权不得让与或继承。近亲属包括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