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被工伤保险统筹的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事故导致人身损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此,当劳动者遭受工伤和第三方侵权(包括交通事故)同时发生时,劳动者可以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第三方侵权赔偿。
案情回顾:
吴某是开封市某物业有限公司的保安员工,2012年8月,在上班途中与单某驾驶的机动车发生碰撞并受伤。后来,吴某与单某以及保险公司达成协议,由保险公司和单某对吴某的损失进行赔偿。事故发生后,吴某被开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并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八级伤残。由于物业有限公司未为吴某购买工伤保险,吴某遂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物业有限公司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后,物业有限公司不服,认为仲裁裁决未扣除吴某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已获得的医疗费等费用,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在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后,是否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该案涉及两个法律关系,即交通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交通事故属于人身损害赔偿,是侵权行为的结果。而工伤则属于劳动损害,是劳动关系的产物。
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的法律依据完全不同。人身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责任法》,而工伤保险赔偿主要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这两类法规均未对此类情况的法律适用、赔偿范围和标准作出限制性规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劳动者可以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第三方侵权赔偿。
因此,劳动者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此外,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有所不同,人的生命和身体无法用金钱衡量,金钱上的赔偿仅是对伤者或其家属物质和精神上的一种补偿。而财产损害则是以经济价值来衡量的。因此,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不享有追偿权,而伤者同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和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
无证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可能面临的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交警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住院费等。无证驾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会受到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责任认定需结合实际情况。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综合考虑当事人行
电动三轮车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行政处罚、调解损害赔偿和法院起诉等环节。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案,交警到达现场处理并恢复交通秩序,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随后进行行政处罚。如当事人申请,公安交管部门进行调
交通事故案件的一般处理程序。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产生争议时,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和按过错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受害者可以获得包括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丧葬费等在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同时,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包括精神赔偿适用范围有限、不同法规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