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李某驾驶摩托车上班途中在小区与卡车发生交通事故,李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上海某区交警支队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李某无证驾驶未定期检验的车辆且未让右方来车先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负事故主要责任;卡车司机车辆制动不符合标准且未注意安全驾驶义务承担事故次要责任。
李某近亲属向上海某区劳动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2008年3月某区劳动保障局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不认定工伤。
本案的焦点问题是,无证驾驶是否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不属于工伤。
首先,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于2000年12月14日发布的复函,无证驾驶车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因无证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然而,该复函所依据的法规已经失效,被《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替代。2004年1月1日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将原来的“犯罪或违法”规定变更为“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
其次,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6月4日发布的意见,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取消了过去规定中有关责任因素、上、下班路线等条件,其立法本意是为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宽认定工伤的条件。然而,《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无证驾驶车辆的行为并没有违反治安管理,而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因此,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来判断无证驾驶是否应当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然而,该法并没有规定无证驾驶车辆的行为违法治安管理,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了无证驾驶属违法应处罚行为。因此,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来判断无证驾驶是否违反治安管理。
本案中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李某违反治安管理没有法律事实依据。李某虽无证驾驶摩托车,但是公安交警部门仅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李某无证驾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而是否违反治安管理应当有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进行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在作出不属于工伤认定结论时,并没有公安机关关于李某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认定也没有法院的判决文书。因此,劳动保障部门超越了职权范围对李某无证驾驶的行为无权进行法律定性,更无权以此对李某作出不属于工伤的认定。
无证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可能面临的处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据交警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住院费等。无证驾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会受到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责任认定需结合实际情况。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综合考虑当事人行
电动三轮车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报案、现场处理、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行政处罚、调解损害赔偿和法院起诉等环节。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报案,交警到达现场处理并恢复交通秩序,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责任,随后进行行政处罚。如当事人申请,公安交管部门进行调
交通事故案件的一般处理程序。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产生争议时,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请求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和按过错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受害者可以获得包括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丧葬费等在
关于劳动力损失费等多个赔偿项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具体涉及不同行业的劳动力损失费标准、护理费的计算标准、出差伙食补助和住宿费标准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营养费计算标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平均寿命、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及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农牧区居民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