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如果是电话报警,则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 事故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
(三) 人员伤亡情况。
(四) 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 如果涉嫌交通肇事逃逸,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以及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相关情况。
如果报警人不报姓名,则应当将其记录在案。如果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则应当对其保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进行查缉。二次醉驾造成小事故后逃逸的判决情况。法院将按照危险驾驶罪处罚,并可能吊销驾驶证。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界定,涉及基本罪构成要件、对象的定义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罪行和处罚情况。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标准。对于逃逸行为具备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文章详细解释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包括逃逸的前提和认定情形。此外,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也进行了阐述,认为该行为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对于逃逸行为的刑罚,文章根据不同情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不适用行政处罚,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逃逸行为人,公安机关会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