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 > 肇事逃逸轻伤怎么赔偿

肇事逃逸轻伤怎么赔偿

时间:2024-12-14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8145

肇事逃逸轻伤赔偿的具体数额及计算方法

赔偿项目

交通事故赔偿包括以下项目:

  • 受害人受伤未致残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计算方法

  1. 医疗费: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
  2. 误工费:误工月收入乘以误工时间。
  3. 护理费:交通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乘以护理天数。
  4. 营养费:根据伤情确定营养费标准乘以天数。
  5. 住院伙食补助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50元/天)乘以住院天数。
  6. 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伤残系数乘以赔偿年限。
  7. 被扶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乘以抚养年限。
  8. 残疾辅助器具费:适用普通器具的合理费用。
  9. 其他费用:交通费、住宿费、直接财产损失费、车辆停运损失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交通事故起诉所需材料

民事起诉状

每份民事起诉状一份,分别提交给人民法院和每位被告。

交通事故证据材料

包括:

  1. 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病历和诊断证明。
  2. 医疗机构出具的误工时间证明、工作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3. 用以证明交通费的正式票据。
  4. 受害人及近亲属的户籍证明,如受害人系农村户口,最好提供发生交通事故时已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证明。
  5. 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伤残的证明。
  6. 被扶养人与受害人系近亲属的证明,以及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证明。
  7. 其他证据材料,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

以上证据材料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增减,并按民事起诉状的份数提交给人民法院。

原告身份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提交给人民法院。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及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以推卸、逃脱责任为目的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将被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能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若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致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次醉驾有小事故逃逸法院判决

    二次醉驾造成小事故后逃逸的判决情况。法院将按照危险驾驶罪处罚,并可能吊销驾驶证。同时讨论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界定,涉及基本罪构成要件、对象的定义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还提及了其他相关罪行和处罚情况。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标准。对于逃逸行为具备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文章详细解释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包括逃逸的前提和认定情形。此外,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也进行了阐述,认为该行为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对于逃逸行为的刑罚,文章根据不同情

  • 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问题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指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并逃逸的行为可构成交通肇事罪。该罪不适用行政处罚,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对逃逸行为人,公安机关会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 窝藏、包庇罪的法律解析
  • 酒驾、醉驾与肇事逃逸的法律关系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