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怎么处理驾驶员
时间:2024-10-05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造成交通事故的,是不能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是需要对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的。如果给受害人造成损失的,还是需要赔偿的,有的驾驶员因为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可能会进行逃逸,那么,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怎么处理驾驶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将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这一规定适用于任何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无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减轻责任。这里的责任指的是民事责任,即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难以确定事故责任,首先推定逃逸人有过错并承担全部责任,只有在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减轻逃逸人的责任。逃逸人在这方面也有更重的举证责任。
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行为被认定为情节加重犯,刑法对此规定了较重的刑罚。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将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根据该解释,交通肇事后逃逸导致他人死亡的最高刑罚是十五年,而故意杀人罪的最高刑罚是死刑。
刑事诉讼
如果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这将构成公诉案件,需要由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可能需要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如果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人民法院在定罪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理。被害人的谅解必须是真实和自愿的原则,最好以书面形式表达,以证明其已经原谅了当事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举证责任的分担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情况。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逃逸行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若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或导致他人死亡,刑期将更长。结论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交通肇事罪的减轻处罚情形
-
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
-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