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时间:2023-11-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8273
由于疲劳驾驶、技术不过硬、酒后驾驶等等原因交通事故就会经常发生,司机对别人的安全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和自己家人的一种不负责。犯了错就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交通肇事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和你们谈谈有关交通肇事的有关规定。

相关认定

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判断是否构成本罪时,需要明确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罪过,是否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以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重大交通事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没有违法行为,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没有因果关系,例如事故是被害人违反交通规则乱穿马路或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如山崩、地裂、风暴、洪水等),那么就不应该以本罪来定罪。当然,事故发生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或其他介入因素,因此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及其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只有确定行为人的违规行为与事故发生具有因果关系,才能构成本罪。

例如,行为人在高速公路超车后突然发现前方有人穿越马路,为了避开行人而打方向盘,但由于车速过快导致车辆冲入人行道并重伤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行人穿越马路只是发生事故的条件,真正导致事故的原因是违章超速行驶。因此,应该认定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从而构成本罪。

与其他罪名的界限

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属于重大交通肇事的犯罪。它们的客体都是交通运输安全,主观上都是过失,客观上都是违反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造成严重后果。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后两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航空人员和铁路职工,其他自然人一般主体不能构成这两种罪。
  2. 发生的场合不同:本罪主要发生在公路和水路交通运输过程中(不排除一般主体在交通运输领域外构成交通肇事罪);而后两罪分别发生在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活动中。
  3. 违反的具体注意义务不同:根据运输领域的不同(公路、水上),本罪行为人违反的可以是特定的注意义务,也可以是一般的注意义务;而后两罪违反的只限于特定的注意义务。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2.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 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4.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5.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6.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7. 明知是无牌证或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8. 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

  1. 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处15年的占少数)。

发生重大事故

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2.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 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根据《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如果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将被定为交通肇事罪:

  1.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
  2.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
  3.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4. 明知是无牌证或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5. 严重超载驾驶;
  6. 逃离事故现场为逃避法律追究。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 死亡2人以上或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
  2. 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 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处15年的占少数)。根据刑法第232条和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应当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举证责任的分担

    交通肇事罪中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非机动车或行人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文章还介绍了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

    酒后肇事逃逸的判定标准,包括行为人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各种情形。对于酒后驾车,根据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力度加大,醉酒驾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累犯,处罚更为严厉。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郑州市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与处理过程。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责任方被认定全责。事故涉及车辆实际车主与登记车主不一致,事故发生后,被告仅支付部分丧葬费用,未进行其他赔偿。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律师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受害

  •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 交通肇事罪的减轻处罚情形
  • 骑自行车的撞死骑电动车的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