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 > 肇事逃逸会判刑吗

肇事逃逸会判刑吗

时间:2024-04-3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8432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那么,肇事逃逸要判刑吗?

肇事逃逸的法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对于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能会受到不同的法律处罚。

行政处罚

如果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同时,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会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刑事处罚

对于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肇事逃逸行为,将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受到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肇事逃逸的心理原因

发生交通肇事,尤其是严重交通事故后,肇事责任者往往存在以下几种心态,促成了肇事逃逸的发生。

畏惧心理

肇事责任者害怕承担严重的民事赔偿责任,害怕受到刑事处罚,害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和家庭等。

侥幸心理

在事故发生后,肇事责任者可能看到伤者昏迷或失去知觉,除了死伤者外没有其他目击证人,便决定冒险驾车逃逸,希望能够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

矛盾心理

有些肇事责任者在事故发生后,意识到伤者的生命可能面临危险,于是将伤者送往医院,但同时又谎称自己不是肇事者,试图逃避责任。这种心态表现出对伤者的同情和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的矛盾。

自我膨胀的逆反心理

一些肇事责任者对交通违规行为不以为意,甚至故意违规来发泄不满。一旦造成事故,他们不自责,反而怨天尤人,置他人生死于不顾,然后逃离现场,并在被抓住时百般抵赖,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

自作聪明的较量心理

某些肇事责任者对交通管理法规和措施不放在眼里,经常违规行驶,有时故意与交警对抗。一旦造成事故,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故意破坏现场,伪造现场,试图混淆事故调查的方向。他们可能会将伤者转移他处,销毁证据,甚至与随车人员和知情者串通,制造伪证,试图逃避法律的追究。这种心态是导致肇事逃逸的重要原因之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违反交通法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损失和刑事责任等。过失致人死亡罪则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剥夺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肇事罪主要关注公共安全,而过失致人死亡罪

  •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交通肇事罪的责任认定标准。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涉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或死亡、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具体责任认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赔偿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立案时会考虑事故责任和是否符合

  • 勘查交通肇事逃逸现场的一般程序

    交通肇事逃逸现场勘查的一般程序。包括撤离现场、快速处置、现场勘查、签名确认、扣留相关证件以及预约事故处理时间等环节。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确保及时、全面、准确。事后展开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 交通事故人死亡刑事责任吗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如果交通事故导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肇事者负有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将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肇事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肇事者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 交通肇事无力赔偿要坐牢吗
  • 累犯自首是否可作为累犯抵消的法律依据?
  • 赔偿判决执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