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机动车正常行驶与辅道的电动车发生碰撞时,如果对事故责任有异议,或者造成人员受伤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根据第十三条的规定,当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满足以下情形之一时,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 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
(二) 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
(三) 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
(四) 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
(五) 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
(六) 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
(七) 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2. 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如果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3. 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根据第六十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 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 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他方无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文章指出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处罚。对于特定情况下实施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并加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关于转籍车辆养路费征收管理的相关问题。交通部发布了相关文件,规定了转籍车辆的养路费缴纳和登记流程,省际间转籍车辆的养路费处理方式,逃缴养路费的处理以及重复缴纳养路费的处理等内容。要求转籍车辆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养路费相关手续,并强调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不能超车的情况。驾驶者不得在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或超车时超车;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不得超车;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时不得超车;行经特定路段如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等没有超车条件的地方不得超车。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