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的理论,机动车辆所有权的变动依据公示规则,即不动产登记和动产交付。机动车作为动产之一,其所有权的移转是基于交付的,从所有人将车辆交付给买受人之日起,所有权发生移转,而不是以是否登记为准。
《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条也规定:“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与《物权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最高法院对具体案件的指导性意见明确否定了以汽车登记手续作为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的观点。最高法院认为,如果能够证明车辆实际购买人与登记名义人不一致,对该车辆不应确定登记名义人为车主,而应根据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确定归第三人所有。
最高法院研究室在答复陕西省高级法院的复函中明确了机动车所有权实行交付取得制度,即机动车辆所有权从交付之日起转移。
机动车登记在法律上是一种行政管理措施,与不动产登记的性质不同。机动车登记仅是对车辆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需要,不是确定民事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据。
综上所述,根据《物权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机动车辆所有权的转移依据交付,而不是以登记为准。机动车登记只是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并不确定车辆的所有权。因此,在处理机动车所有权纠纷时,应以交付和实际出资人为依据,而不是以登记车主确定机动车所有人。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在出具复核结果后15日内提起诉讼。如果对方不签字确认责任认定书,仍可生效;若对方提出异议则可在三天内复核申请,未提出异议或复核期满则视
车主去世后车辆的继承过户问题。依据我国机动车登记规定,继承人办理车辆变更登记时,可以委托其他人员代理办理,不需要本人到场。机动车所有人因死亡等原因不能到场申请补领机动车登记证书时,也可凭相关证明委托代理人代理申领。在申请机动车登记和业务时,需提交真实
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文章指出要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的行为,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处罚。对于特定情况下实施的行为要从重处罚,并加强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有效维护公共交通安全秩序。
关于转籍车辆养路费征收管理的相关问题。交通部发布了相关文件,规定了转籍车辆的养路费缴纳和登记流程,省际间转籍车辆的养路费处理方式,逃缴养路费的处理以及重复缴纳养路费的处理等内容。要求转籍车辆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养路费相关手续,并强调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