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厂房拆迁变拆违,物料设备谁来赔

厂房拆迁变拆违,物料设备谁来赔

时间:2019-08-09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6921
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因建设的需要对土地进行征收的情形是比较多的,而对厂房进行拆迁时,就需要进行经济补偿,但违法建筑拆迁是没有补偿的,那么厂房拆迁变拆违,物料设备由哪一方赔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厂房拆迁变拆违,物料设备谁来赔

通常情况下,企业厂房违建强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主要包括四类,一是房屋建筑本身;二是房屋建筑拆除后的剩余建筑材料;三是建筑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产品等财产;四是停产停业造成的损失。

此时企业主就要考虑在两种情况下损失由谁承担。

第一种情况是厂房实际上并非违建。

此时被拆迁企业主维权的重要方向是通过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途径确认违建认定和拆除的过程中存在的违法问题。如果能够确认对违建认定和处理违法,那么被强拆厂房建筑自然就是合法建筑,是被拆迁人的合法财产。

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此时由于相关行政部门的错误行政行为致使被拆迁人的财产遭受损害,被拆迁人有权主张相应的损害赔偿(国家赔偿)。

此时包括厂房建筑被损毁、被毁坏的其他财产以及因此遭受的停产停业损失都应得到赔偿或补偿。

第二种情况是被强拆厂房建筑确属违建。

此时违法建设依法本就应被拆除,因此厂房被拆除,建筑物本身存续状态被消除并无问题,被拆迁人承受的这部分损失应由被拆迁人自己承担。

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在对违法建设进行拆除的时候,无权对被拆迁人的其他财产进行任意处置,更不能因为对违法建设的拆除将建筑内的财产一并损毁。

违建拆除过程中,相关行政部门拆后应及时将建筑内财产物品搬离,并对相应物品进行保管、妥善安置及及时清点、交付陈-达。

如果强拆人员未将屋内财产搬离即实施强拆,或搬离后未妥善安置保管相关财物,也未及时将财产物品交付给被拆迁人或未能为被拆迁人提供方便条件妥善处理相关财物,导致被拆迁人违法建筑之外的财产遭到损失的,被拆迁人可以依据《国家赔偿法》等相关规定主张损失赔偿。

此外,违建拆除的法律效果仅仅是建筑存续状态的灭失,拆除后的建筑材料仍为被拆迁人的合法财产,被拆迁人可以自行处置使用。

要特别提醒被拆迁人的是,通常情况下,因拆除行为必然导致的合理范围内的毁损应由被拆迁人自行承担,但对被拆迁人合法财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对被拆迁人进行赔偿。

同时,如被强拆厂房确实为违法建筑的,停产停业损失和设备搬迁费用并非拆除行为直接导致的损失,这部分损失一般会由被拆迁企业自行承担。

实践维权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维权的切入点也就不同。但被拆迁企业主可以明确的是,不管被强拆的建筑厂房是否确为违建,其认定和处理都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

且即使被强拆厂房是违建,被拆迁人的其他财产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并不因厂房为违法建设就可以不被尊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林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

    林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各类土地的征收补偿费用标准、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等,并强调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包括拟征地用途、位置、补偿标准等信息的告知和确认,以及申请听证的权利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和听取意见、特殊情况

  • 征地补偿安置程序

    征地补偿安置的程序和管理。市国土局在收到征收土地批准文件后公告,被征收人需持证明材料办理登记。方案拟定后需公告并报市政府审批,签订征地事务协议。同时,要履行征地报批前听证告知确认程序,对抢栽抢种不予补偿。争议不影响方案实施,要在规定期限内搬迁腾地。市

  • 土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以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根据耕地被征收前的年产值计算,青苗补偿根据不同农作物有所区别,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则需与有关部门协商。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包括具体金额、土地被

  • 房屋地上物补偿标准

    房屋拆迁中的补偿标准,包括不同类型的房屋和其他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金额。房屋补偿标准根据房屋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另外,还详细列出了其他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如仓房、室外水泥地坪、沼气池等。异地安置补助费包括宅地、配套设施、租房费等,并对拆迁原因进行了简要

  • 鱼塘征收补偿标准的合法维权途径
  • 青兰高速公路土地赔偿标准
  • 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赔偿安置办法实施细则出台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