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依法取得房地产产权证书的包括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和房地产产权证书;
(2) 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3) 权属有争议,尚在诉讼、仲裁或者行政处理中的;
(4) 权利人对房地产的处分权受到限制的;
(5)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不符合政府相关转让条件的;
(6) 司法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7) 国家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8)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买卖、转让的其他情形。
(1) 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转让条件;
(2) 以出让合同取得的土地应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支付全部使用权出让金;
(3) 土地使用权已经依法登记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
(4) 对于成片开发地块,需转让地块应已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5) 规划管理部门已经确定需转让地块的规划使用性质和规划技术参数;
(6) 出让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7) 划拨方式取得的除符合(2)、(3)、(4)条外,还需报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补办出让手续。
(1) 应当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 可以不办理出让手续的,应当由拍卖行将拍卖标的所得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
(1) 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买卖或转让条件;
(2) 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已经依法登记并取得房地产产权证书;
(3) 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拍卖前应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获批准后方可进行拍卖。
(1) 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2)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3)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应先获得抵押权人同意。如果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而因拍卖造成抵押权人经济损失的,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 居住房屋的竞买人只能是房屋所在地乡镇范围内具备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人;
(2) 非居住房屋竞买人为房屋所在地乡镇范围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个体经营者;
(3) 超过此条件的,应当依法办理集体所有土地的征用手续。
保全财产的拍卖程序及相关条件。法院根据规定对被执行人的保全财产进行拍卖,同时拍卖标的的房地产需符合一定条件,包括不得买卖转让的房地产、以出让或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以及集体所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拍卖过程中,法院会委托拍卖机构并对其进行监
拍卖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点。拍卖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调整在拍卖当事人之间形成的特殊法律关系,其特点包括基于合同性、相对复杂性和以拍卖人的权利义务为核心。拍卖法律关系涉及委托人与拍卖人、拍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多种关系,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交易方式。
法院公示和拍卖程序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法院网站应提供公示和公告功能,拍卖信息也会在当地报纸等媒体上公告。在拍卖前需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需及时送达给执行双方当事人。法院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强制拍卖或允许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确定拍卖机构时需遵循相关
委托拍卖合同及其相关文件的详细内容,包括委托人的资料、标的物资料、拍卖公告、竞买登记记录、拍卖规则、拍卖笔录、成交确认书以及移交标的物的资料等。文章还介绍了拍卖资料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包括存档时限、检索方式等,强调企业应建立主要拍卖数据库以实现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