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大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被要求制定相关法律。基础设施可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水利、城市设施、环境与资源保护设施等。公用事业是指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具有公共用途的服务,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等。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通常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此各国政府普遍要求制定相关法律,以保证项目质量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资金来源,规定了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需要进行招标。国有资金包括国家财政性资金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国有企业包括人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企业。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指使用国家通过对内发行政府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及国际多边机构借款所筹集的资金。
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这些贷款大多属于国家的主权债务,由政府统借统还。我国与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签订的双边协议中也规定了这一要求。
除上述三类项目外,根据招标投标制度的发展和推行,强制招标的范围将不断拓宽。因此,根据其他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也应纳入强制招标的范围。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项目应当公开招标,但特殊情况下可以邀请招标。除特殊情况外,其他情形下可以不进行招标,如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专有技术、采购人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提供、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提供、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服务以保证施工或功能配套要求、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招标代理合同的不完善之处。合同示范文本格式条款存在缺陷,监管机构审查不严格,配套文件也存在不完善情况。具体表现为服务收费标准偏低,编制招标文件服务费用不合理,非全过程招标代理缺乏确定的收费标准,服务收费上下浮动幅度过大。这些问题影响了招标代理合同的执
公开招标报名不足三家时的法律处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招标人应重新招标。无效投标文件将被拒绝。重新招标后若仍不足三家,对于必须经过审批的项目需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其他项目则可根据招标人自行决定处理方式。
在招标代理合同下,甲方与乙方关于某建设工程的招标代理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的合同条款。合同内容包括代理业务的内容与形式、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委托期限、费用支付方式及日期、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等。双方在合同中明确了代理内容、代理形式、工程概况和招标范围
公开招投标程序的详细步骤。从项目审批开始,到招标工作启动、招标策划、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招标文件澄清、开标、评标、评标报告和中标通知,最后签订合同。过程中可加入资格预审环节,对投标人资格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