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模式自建国以来,几经变革,到八十年代至今,公路建设投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公路工程建设模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公路施工招投标制及监理制已成熟并稳步推开,公路工程项目走向了市场。1992年5月颁布的《公路工程监理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建设二级以上公路工程项目,必须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实行招投标制度的意义在于通过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减少建设市场的行政干预,规范业主行为。
根据本人近几年参加公路施工招投标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有些地区及部门对公路施工招投标制度理解不够,在指导思想、具体操作等方面的偏差,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有些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资格审查控制不严
有的地方不具备投标资格的无独立资质的二级法人也参加招标,导致一些虚报资质等级的挂靠企业中标(一些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只负责出资质,任人挂靠,收管理费了事),这种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违反基建程序的做法在很多地方都有,是当前工程建设模式的一大漏洞,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
1.2国内招标项目和民间集资(包括引进港资、外资)标段划分越来越小,越来越不合理
一般公路工程施工标段的划分应根据工程规模、建设条件、机械化程度及对工程施工有利的原则来进行。广东某地近20km长的二级公路,当地政府及建设单位,按长官意志行事,竟将标段划分为最小近200m,过多施工单位的进入,影响了工程的连贯性,不利于机械化施工的开展。
1.3有些地方工程建设市场较为混乱
存在着五无(无规划、无报建、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质量监督)工程,工程仍监管不到位,制止不力,工程基建程序不能认真执行,招投标行为图于形式。有的施工企业在同一次招标中既以总公司名义,又以分公司名义参加投标,一标两投,或者对同一份投标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报价;同时,有的建设单位不按招投标规定选择总承包施工单位,对分包管理不严,界限不清,在工程承发包中任意肢解工程及转包工程,层层转包现象相当严重,工程质量、工期、投资都得不到有效控制。
1.4有些地区尚未完全打破地区和部门垄断,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些地方特别是在县一级,公路等专业工程项目没有完全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或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目的,对中标企业硬性供应原材料,这是与《招投标法》相悖的。如广东某地一国道建设项目,地方政府为支持本地水泥企业的发展,强制中标施工单位使用本地水泥。由于水泥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造成一批桥涵结构物强度不合格,必须进行返工处理的有7道涵洞和一座小桥的实心板,使索赔工程量大增。
1.5投标定标过程控制不严
工程交易中心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有的建设单位没有法律、合同方面的专门人才,对涉及施工招投标制的工程经济及管理方面的业务不熟悉,制定评标细则时考虑不够全面,招标文件编制较粗糙,特别是工程量清单与实际出入较大,导致标底不准确,变更较多影响招投标文件的公正性。其次,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泄露标底、串标等情况时有发生;评标办法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科学合理的评标办法;同时施工企业由于自身需要,为达到中标目的,有意压低报价,采用微利标、无利标甚至亏损标,致使投标书编制缺乏规范性。
1.6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建设工程承发包过程中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建设单位利用招标权收受回扣,对按国家规定应实行公开招投标的项目,进行指定招标或议标,搞暗箱操作,选择与自己有关系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这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工作中失职、赎职行为
敲诈勒索罪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指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迫使他人提供借款或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而串通投标罪则是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或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侵犯客体、行为表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以及退还的相关事宜。相关规定提到,投标保证金的缴纳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可以提前递交但需合理,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示。关于退还方面,招标人在招标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返还,除非投标人存在违规行为。不同类型的招标项目对于投标保证金
为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统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计价办法,建设部制定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贯彻实施《计价规范》对招投标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