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一定如此。特定行业可以实行垄断,例如电力、铁路、航空和电信等,但必须经过国家许可。通常情况下,垄断是违法的。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反垄断法》,因此只能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调整。
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个方面进行。
导致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障碍。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干预市场结构,抑制垄断现象:
在国外,抑制垄断更常用的手段是干预企业行为。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干预企业行为:
行政垄断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制约了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并对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造成严重破坏,同时极易形成权力寻租导致腐败。
行政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干预竞争、排斥竞争,形成人为的市场壁垒,使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地区或行业市场。行政垄断的最直接危害是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情况下,企业会无视供求规律,使市场竞争陷入无序状态,竞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
行政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行政垄断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控制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使消费者无法选择,只能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接受不合理条件。行政垄断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经济效率低下,阻碍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行政垄断限制了平等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的发挥范围,剥夺了其他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行政垄断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社会资源严重浪费。
行政垄断与经济民主思想背道而驰。行政垄断意味着行政权力介入,行政垄断行业获得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垄断市场准入机会。在行政垄断条件下,为了排斥、限制和妨碍竞争,往往通过行政命令限制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或强迫市场主体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交易,剥夺了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和经济自由。
行政垄断与政府腐败密切相关。行政垄断由于行政权力控制经济资源的配置,而资源的行政性配置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在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约束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往往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企业为了获得行政垄断的保护,不得不用大量费用行贿,从而产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划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包括国家工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商务部,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享有反垄断行政执法权,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根据需要授权相应机构进行反垄断执法工作。此外,
反垄断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程序。首先介绍了调查的启动,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私人主体都有权启动调查,并对举报的保密措施进行了说明。接着详述了调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场所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资料、查扣证据和查询经营者账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