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反垄断法》第三条的规定,垄断行为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垄断协议是指两个以上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协同行为。根据横向和纵向的不同,可以将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相互竞争的协议。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一般不存在竞争关系)之间达成的对竞争造成排除、限制影响和作用的协议。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也称为滥用市场竞争优势,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滥用其支配地位,从事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反垄断法》规定的经营者集中不仅指两个以上经营者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经营者,从而影响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状态,还指一个经营者通过特定行为取得对另外经营者部分或全部控制权,同样影响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状态。具体形式包括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以及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经营者集中形式并不意味着就是垄断行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营者集中是发展规模经济、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经营者通过市场竞争做大做强的重要表现。然而,过度的经营者集中,特别是影响市场结构和竞争状态,产生垄断的集中,也会导致或加强其市场支配地位,在一定范围内限制竞争,损害市场效率。因此,作为垄断行为的表现,经营者集中在客观上应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
与通常的行政执法概念相比,《反垄断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在类型和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不仅包括协议,还包括决定和其他协同行为;对于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需要采取合理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因为“没有正当理由”是法定的违法构成要素)。这恰恰表明了反垄断执法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这也是反垄断行政执法的突出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问题,指出在立法中并没有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学者对此存在多种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认定。文章还指出不当行政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认定问题,适合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软监督来实现约束和纠正。真正的民主内部监督机制
垄断市场价格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横向垄断和纵向垄断都被禁止,包括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限制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等行为。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的垄断协议也被禁止,包括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等行为。总的来说,垄断市场价格是违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区别,包括概念、主导因素、经济运行、产品必须性等方面的不同。行政垄断的危害包括破坏市场竞争、制约整体社会福利提高、破坏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以及容易导致腐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和垄断协议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