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的行政垄断指的是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或排除的行为。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行政垄断是指政府授权的组织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或排除的行为。
行业行政垄断是指限制或变相限制单位或个人经营、购买或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的行为。地区行政垄断是指根据规定的五种情形以及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行为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或排除的行为。
抽象性行政垄断是指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具体行政垄断是指垄断法明确规定的具体行政垄断行为,如第三十二条到第三十六条。
行政性垄断行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而不是市场中的经营者或竞争主体。这是由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的表现。政府机关与一般经营者相比具有特殊的地位与职能,从而对竞争的限制与妨碍更加严重,对其进行调整与规制也更加困难。因此,在对行政性垄断进行法律调整时,应结合中国国情,针对其主体特点进行立法创新,采取与制止经济性垄断不同的规制办法,以实现对行政性垄断的有效治理。
行政性垄断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竞争活动施加影响而产生的,其优势来源于行政权力而非经济因素。经济性垄断是市场主体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运用各种竞争策略与手段获取市场力量集中与经济能力增长而形成的,经济性垄断主要依靠经济实力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并逐步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相比之下,行政性垄断的主体往往达不到规模优势的水平,技术、设备也未必先进,经营的产品多是缺乏替代品。行政性垄断主体本身的经营状况可能低效和落后,但通过行政垄断却能获取丰厚利润。行政性垄断对竞争过程的扭曲和对竞争结果的破坏更为明显。
行政性垄断除了造成经济性垄断的一系列损害后果,如限制、破坏公平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经营管理低效率、动态技术低效率等,还会使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则屈从于行政干预,丧失调节功能。行政性垄断还会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助长行业不正之风,增加干部以权谋私的空间,诱发腐败,降低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隐患与政治危机。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问题,指出在立法中并没有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学者对此存在多种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认定。文章还指出不当行政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认定问题,适合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软监督来实现约束和纠正。真正的民主内部监督机制
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的垄断行为,包括进口车通过总代理制掌控话语权、控制经销商最低售价、强制搭售滞销车型以及零部件垄断等。这些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权益。
垄断市场价格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横向垄断和纵向垄断都被禁止,包括固定或变更商品价格、限制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等行为。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的垄断协议也被禁止,包括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等行为。总的来说,垄断市场价格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