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定市场支配地位的各因素中,市场份额对于认定经营者的市场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上占很大的市场份额,一般就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为了规范市场竞争行为,许多国家反垄断法都规定了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制度。我国《反垄断法》也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及其适用原则作了规定。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情形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一原则也被称为微量不计原则。
推定制度允许有关经营者通过事实予以反证。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如果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对反证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细化规定。根据规定,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其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只有在无法提供上述证据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程序。首先介绍了调查的启动,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私人主体都有权启动调查,并对举报的保密措施进行了说明。接着详述了调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场所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资料、查扣证据和查询经营者账
《反价格垄断规定》中的价格垄断行为定义及其相关规定。价格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使用价格手段排除限制竞争等。还讨论了价格垄断的危害,如导致资源配置失真、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减少社会福利等。同时,对协同行为的认定及行业协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后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转让营业等,以恢复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违法经营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文章还介绍了垄断竞争的产生原因,包括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制度试点的持
自然垄断的定义、原因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特征。自然垄断是由于资源条件集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原因形成的行业垄断现象。自然垄断行业具有显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关联经济效应、网络性、大量沉没成本以及市场集中度特别高等技术特征。同时,自然垄断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