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传销组织者通过建立传销网站,在网站上发布传销信息,包括虚假宣传、推销所谓的“网页空间”或“远程教育资源”、奖金分配制度以及参加者加入和发展他人加入的方式等。通过这些手段,他们骗取他人加入,并指示参加者按照网上信息的指引进行操作。
参加者按照指示向上线交纳一定的“入门费”后,取得加入和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并获得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他们可以凭此登陆网站,并利用该网站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发展下线。根据发展下线的数量,他们可以从下线交纳的费用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回报。
传销人员会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账号或汇款地址,上下线之间一般通过银行、邮政汇款来收取入门费等费用,并发放“回报”。与传统的传销形式不同,网上传销利用互联网作为依托,组织者在网上发布传销信息,参加者浏览、接收信息,并按照信息指示进行加入。他们通过网站继续发展人员,并反馈个人账户资料、发展下线情况等信息,形成“信息链”。在资金流转方面,他们通过银行汇兑、邮政汇款实现收取资金和发放回报的过程,形成“资金链”。
传销组织一般没有真正的商品销售,其活动完全依靠“信息链+资金链”的运作。这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活动隐蔽性强、交易行为虚拟化、参与主体分散、地域跨度广且界限模糊。
传销组织的共同犯罪问题,探讨了正犯的构成要件和共犯的相关规定。在传销组织中,正犯是指实施了符合基本构成要件的行为的人,而共犯则包括教唆犯和帮助犯。文章分析了刑法条文对于共犯的规定,并指出传销组织的共犯仅限于教唆犯和帮助犯。
诈骗罪与非法传销罪的区别。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而非法传销罪则是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或资本运作等经营活动为名,引诱参与者发展他人加入,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两种罪行在定义、构成和处罚上有所不同。
关于传销所负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需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等条件。而传销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因此一方参与传销所欠债务通常不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如何识别非法金融业务,包括高利贷、传销、非法境外黄金保证金业务和非法集资等。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诱惑,增强理性投资意识和风险自担意识。同时,要学会识别真假金融机构,看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从事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