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首先应当适用这些条文的规定;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未具体列举,也没有其他法律规范可以援引的市场交易行为,经过审理查证属实被告违反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且纠纷发生在平等主体的经营者之间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据该法第2条的规定认定为不正当竟争行为。因此,对于知识产权专门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章均没有专门规定予以禁止的行为,当事人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规定起诉的,按照案由确定规则,.有关案件可以直接确定为不正当竞争纠纷。
与2008年《规定》相比,本次修改将不正当竞争纠纷单独作为一类第二级案由,不再与垄断纠纷一并规定;同时,考虑到《反不正当竞争法》本身的体系性,增加了商业贿赂不正当竟争纠纷这一新案由;此外,为了将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均规制的行为做出区别,在低价倾销、捆绑销售、串通投标三个案由表述中均增加了“不正当竞争”的提示。
实践中,当事人往往以侵犯某类知识产权加不正当竟争的案由起诉。有的法院要求作为两个案件分别起诉、分别立案、分别审理、分别裁判,有的法院则作为一个案件予以审理。不论如何受理和审理,在案由上虽然是“侵害某类知识产权纠纷”和“不止当竞争纠纷”两个案由,但从方便诉讼和方便审理的原则出发,可以合并审理。
商业秘密的定义、重要性及其保护制度。商业秘密指未公开、具实用性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和经营信息。劳动者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现行保护制度主要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秘密对企业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集体协商代表也应遵守保密义务。
自主选择权的法律意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有权根据自身需求和意愿自主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法律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保护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禁止经营者违背消费者意愿进行销售行为,政府也不得滥用权力限制消费者选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措施。首先建议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拓宽执法范围;其次,扩大执法权限,强化查处力度;再次,加重法律责任,增强可操作性;最后,进一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确保工商部门独立执法。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首先,为了遏制知识产权滥用,需要反垄断法来弥补民商法调整的缺陷。其次,完善我国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有效规制的法律体系,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