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草案。根据这项新法,如果经营者使用刷单、炒信等手段,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话,最高可被罚款200万元,并且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
根据新法第八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商业宣传,包括对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此外,经营者也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根据新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违反了第八条的规定,对其商品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监督检查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话,还可以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且有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如果经营者违反了第八条的规定,发布了虚假广告,将会按照广告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欺诈性交易方法包括以下四种情况: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既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也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④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推销或者购买商品,采用行贿手段以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商业贿赂与合法的“回扣”、“折扣”、“佣金”的区别在于,贿赂所给予的财物或其他好处不在交易对方的正规账目中予以反映。
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公众知晓的方式,对产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②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所述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③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掠夺定价是指经营者以挤垮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掠夺定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需以挤垮对手为目的,同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为条件。但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等原因而降价销售的商品等不属掠夺定价。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修正)的发布
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文章强调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片面宣传、冒充他人名义销售、虚假表示、限制竞争行为等。同时,鼓励社会监督,保护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举报。此外,文章还强调加强市
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虽然该法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如旧体制的后遗症、法律交叉导致法律适用界限不清等问题。特别是利用不同法律交叉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极大危害。同时,以海南椰风食品有限公司的遭遇
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的管辖问题。依据我国法律,公务员组织传销犯罪属于普通刑事案件,由犯罪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负责侦查。而职务犯罪如贪污贿赂等则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则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