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绍兴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纠纷案件。一名企业门卫因用工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在工作了4个月后离职,并将用人单位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企业需向门卫支付双倍工资。
35岁的郑*傅是河南人,于去年5月10日进入浙江兴*利化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利”)担任门卫。双方约定试用期一个月,正常月工资为1800元,按月发放。然而,实际情况是工资隔月发放,例如5月份的工资要到7月份才能领取。由于用人单位未与郑*傅签订劳动合同,郑*傅对此感到不满,于同年9月10日辞职。然而,在结算工资时,公司扣除了郑*傅500元。
郑*傅对公司的扣款感到不公平,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因此,郑*傅将“兴*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被扣的500元工资和去年6月10日至9月10日的双倍工资差额5400元。
公司辩称,郑*傅的入厂时间应为去年6月21日,并表示工资是按月发放,只是工资报酬每个月有浮动,并根据上班天数计发基本工资、津贴和伙食补助。公司还承认双方确实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去年10月11日发放的1960元是补贴给郑*傅的双倍工资。此外,公司称扣除的500元并非郑*傅的工资,而是因为他未上班期间公司仍在计算考勤。
经法院调查,原被告双方确实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考勤记录、工资发放清单和职工名册等证据,因此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公司未能证明去年10月11日发放的工资1960元是补贴给郑*傅的双倍工资差额。因此,法院不采纳被告的辩称。
根据郑*傅提供的银行存折和计算,法院认定郑*傅应在9月份领取2460元工资,公司应补足原告5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每月的二倍工资。因此,郑*傅要求“兴*利”支付2011年6月10日至2011年9月10日的双倍工资差额符合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标准是基于标准工资,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的工资。因此,法院最终按照郑*傅提出的60元/天计算,确定双倍工资差额为3960元(66天×60元/天)。
根据法律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但主张双倍工资的最长期限为11个月。通常情况下,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签劳动合同的前1日。如果用工之日起满1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的前1日都应支付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工作1年后仍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应及时主张权利,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普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注意事项。包括合同签订时间、合同期限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无固定期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三种。非全日制用工需遵守每日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工
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的法律义务和对特殊群体的保护。企业裁员需遵循《劳动法》规定,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除非符合特定情形。制定裁员方案需提前向职工说明并征求意见。裁员属于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应给予被裁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补偿标准和医疗补助费有一定规定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限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不同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试用期限限制。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