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签订劳动合同 > 企业入职合同协议怎样写

企业入职合同协议怎样写

时间:2024-09-09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1785
入职的员工均应该填写入职合同协议。入职合同是企业在入职时应该签订的。也可以是当做确定劳动关系的合同进行约定的一种协议。双方应当建立在自愿的原则上签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入职合同协议范本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为规范公司管理,确保劳动纪律和管理程序运作实施,经双方平等协商,订立如下条款,由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试用期

1.1 本协议试用期限为(年/月),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试用期结束后甲方视乙方工作情况,酌情延长或缩短乙方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如乙方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突出,考核成绩达标,本公司将书面通知给予转正并签订相应劳动合同,考核不合格者,将通知其终止试用。

第二条 工作任务

2.1 乙方在协议约定工作期间应完成工作任务,遵从甲方安排,按时按量完成甲方安排的工作任务。

第三条 劳动报酬

3.1 劳动报酬:甲方按元(人民币)/月(大写:元整)。

第四条 协议的解除变更续签

4.1 若乙方在工作期间未经甲方允许擅离职守,或有损甲方经济利益的行为,没能按时按量完成甲方分派的工作任务,乙方由于身体及其他个人原因不能再胜任工作。甲方可提前单方解除协议。

4.2 经认定甲方安排的工作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又不能改善乙方可解除协议。

4.3 甲方违反协议条例侵犯乙方权益乙方可解除协议。

4.4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应视其后果和责任大小按规定予以赔偿。

4.5 在职期间,乙方由于自身原因提出解除本协议时,须提前7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以便商洽、办理工作交接及薪资发放等事宜。交接手续办理完毕方可正式职,否则,将依照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出相应处理。

4.6 员工若有造谣生事、敲诈、盗窃、打架、煽动或教唆怠工、停工、罢工、在公司酗酒或赌博、无故抗命或侮辱主管人员及有伤风化行为,愿接受公司的开除处分有关法律的制裁。

第五条 乙方保证

5.1 与过往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

5.2 与过往任何用人单位的劳动纠纷和经济纠纷均与甲方无关。

5.3 所提供的身份证等其他证件真实无假。

5.4 自进入公司工作之日起,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甲方工作安排,认真履行职责,甲方的商业秘密,自觉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解除协议的通知

6.1 在职试用期间,乙方由于自身原因提出解除本协议时,须提前7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6.2 试用期后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以便商洽、办理工作交接薪资发放等事宜。交接手续办理完毕方可正式离职,否则,将依照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出相应处理。

第七条 其他事项

7.1 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协商可修改、补充。

7.2 本协议双方签字即生效。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不签合同的赔偿责任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

  • 行政命令的复议可行性分析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入职时与公司签订的协议,能有效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并成为劳动争议时的重要法律依据。然而,女性员工因怀孕而被解雇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劳动法规定,如

  • 竞业限制协议入职时就签订吗

    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范围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 试用期只签了入职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规范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行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试用期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工作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

  • 员工入职材料都有哪些资料
  • 未签订入职协议有什么后果
  • 企业入职合同协议怎样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