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毕业之前,如果用人单位确定招聘该毕业生,一般会先签订一份三方协议。这份协议由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签署,编号与学籍一致,由学校统一发放。这样可以避免毕业生再去寻找其他单位。一旦签订了三方协议并入职公司,就可以办理入职手续。
在校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并到工作单位实习,被称为在岗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份仍然是学生,没有时间限制。一般学校也不会提前太长时间发放三方协议表格,大约半年左右。
三方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不同。首先,三方就业协议书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三方的基本情况和要求。三方就业协议书的制定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有效期从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止。而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和《合同法》的限制和保护。一些用人单位,如许多外企,在确定录用时就要求与毕业生签订类似劳动合同的协议。而更多的用人单位则要求先签署“就业意向书”,毕业生报到后再签订劳动合同。此外,就业协议是三方合同,涉及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三方相互关联但独立。而劳动合同是双方合同,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方的权利和义务构成。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是劳动者身份,一经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失效。如果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附件内容矛盾,则以劳动合同为准。
一旦签署了三方协议,意味着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已经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在签约时要特别注意。在签署三方协议前,应仔细查看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必须签署他们的意见方能生效。应届毕业生还要了解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在签订三方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细节:
三方协议的签署是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只有签署了三方协议并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毕业后发放派遣证。持有派遣证去工作单位报到后,开始计算工龄,并获得干部身份(每年基本6月25日毕业,所以6月18日前必须将三方协议交给学校)。
三方协议书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因此,三方协议书只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签署的就业意向,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对劳动关系没有约束力。只有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并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意向才会变为现实,毕业生才能与用人单位形成正式的劳动关系。一些企业在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后,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到公司实习。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企业可能会协商签订劳动合同,也可能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签订了三方协议并不意味着进入就业的“保险箱”,还需要接受用人单位实习期和试用期的进一步考察。
动产质押授信的法律条件,包括借款人和质押货物的条件。借款人需是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并在银行有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经营指标符合银行风险控制要求,愿意签订三方质押监管协议。质押货物需不易损耗、易于保管和变现,所有权明确,规格明确且合格,不得办理危险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
婚前协议书的定义、内容和法律效力。婚前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在婚前就各种事项所签订的协议书,包括冠姓、住所、家务分工等。协议内容在不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的前提下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离婚的内容可能会被判定无效。签署协议后应保留正本并经过公证后交给第三方保管
第三方支付的实现原理,介绍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角色和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保障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是银行本身或其他具有良好信誉和技术支持能力的机构。支付流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主要银行签订协议,建立支付流程,使商家无法获取客户信用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