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期满或根据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终止意味着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已经结束。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的相关手续。
根据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对于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情况,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情况,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于在劳动法施行前签订并在试行后解除的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年限。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
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前12个月的月实际平均工资,而不仅仅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工资”指的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需要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以下是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合同因法律规定的情形无效等,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无法从事原工作,或者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裁减人员数量达到二十人以上或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后,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裁减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劳动合同终止。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劳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还可能存在其他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关于终止劳动合同的手续和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办理多项手续,如提供证明、办理档案社保转移等。同时,劳动合同可以在合同期满、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等情形下终止。
劳动合同到期后未续签的情况下是否视为续签的问题。根据劳动部的相关规定,因用人单位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订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应视为续签。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劳动合同续订、终止以及不续签时的经济补偿问题,详细说明了不同情况下的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双方同意于指定日期解除劳动合同,乙方需办理交接手续并保证离职后遵守保密约定。甲方将支付补偿金,乙方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义务。违反协议约定将支付违约金。本协议于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适用情形。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违法解除则须支付赔偿金。同时,存在特定情形下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并用。赔偿金的计算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且不需按分段计算方式计算。对于能否同时适用经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