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积极协商
首先,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争取索要工资。如果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可以选择采取法律程序。2. 向劳动监察投诉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劳动监察应当受理,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监察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金额为拖欠额度的百分之五十至一百。3.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追索劳动报酬的有效途径,一般情况下,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4.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如果需要进一步追索工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支付令需要提供工资欠条或支付协议作为证据。通过以上措施,劳动者有法律保障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追回拖欠的工资。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应重视劳动者的劳动履行地,并以劳动者工资的收到地作为劳动合同的履行地,这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义和内容,以及劳动合同期限的定义和作用。劳动合同必备的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文章详细解释了每个条款的含义和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劳动合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员工失业损失赔偿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问题、试用期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需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