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应聘时隐瞒婚姻状况,单位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吗
时间:2023-10-17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江某隐瞒婚姻状况是否构成劳动合同解除的依据
第一种观点:隐瞒婚姻状况可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基本情况,劳动者也有告知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的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诚实、善意地行使权利,不得欺诈。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种观点:隐瞒婚姻状况不构成劳动合同解除的依据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如实告知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也有如实说明的义务。然而,劳动者的婚姻状况并不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对于财务岗位而言,劳动者是否结婚并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能力和条件。因此,劳动者没有告知婚姻状况的义务,用人单位也无权解除劳动合同。
评析
小编赞同第二种观点,原因如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如实告知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如实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包括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和条件,如学历、技能、身体状况等。在本案中,劳动者的婚姻状况并不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因此劳动者没有告知的义务。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的劳动合同无效。欺诈行为一般是指行为人故意制造假相、隐瞒事实真相并可能使他人误解上当的行为。然而,隐瞒婚姻状况并不构成欺诈,因为行为人必须有告知的义务才能构成隐瞒。在本案中,劳动者没有告知婚姻状况的义务,因此不构成欺诈。即使认为隐瞒婚姻状况构成欺诈,违背了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思,但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思也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否则将无效。《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就劳动者是否已婚而歧视就业。在本案中,用人单位可能希望劳动者未婚,但这种要求既没有在招聘时声明,也不符合法律关于禁止就业歧视的规定,因此无效。因此,本案中不存在违背用人单位真实意思的情况,劳动合同有效。综上所述,外贸公司与江某的劳动合同有效,外贸公司不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解除与江某的劳动合同。因此,江某要求外贸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的请求应得到支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退休离职补偿金的标准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
-
什么情况下公司不能劝退员工
公司不能劝退员工的法律情形,包括劳动者存在职业病、工伤、医疗期等特殊情况以及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等。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劝退产生的争议,劳动者应当保留好证据并谨慎处理,避免被用人单位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而失去经济补偿。同时,劳动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
-
农民工工伤处理程序
农民工工伤处理程序。农民工遭受事故伤害后,雇主需及时救治并备案。所在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未按时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提出。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用报销、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伤残等级评定后享受相应待遇。同时需注意签订劳动合同、保留相关证据
-
试用期因怀孕被辞退的补偿标准
-
劳动合同未签订的经济补偿标准
-
生育假期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