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房屋拆迁中,如果是拆迁方造成了拆迁人的死亡,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农村房屋拆迁的安置方法如下:
在拆迁补偿中,宅基地的面积应当经过合法批准,并且不得超过控制标准。未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不予认定。
对于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不予补偿。但是,1982年以前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可以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每户宅基地面积的控制标准,按照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第六条确定的标准执行。
在拆迁补偿中,宅基地上的房屋建筑面积以房屋所有权证标明的面积为准。如果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但具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的,按照批准的建筑面积认定。
对于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的房屋,如果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但确由被拆迁人长期自住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对于属于征地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属于占地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确定,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对于本办法施行后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如果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或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房文件,拆迁时不予认定。
对于农村村民符合审批宅基地条件但未实际取得宅基地,并且按照拆迁实施方案安置确有困难的情况,拆迁人应当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助。但是,如果拆迁实施方案确定以另行审批宅基地的方式予以补偿安置,则不适用此规定。
对于占地拆迁宅基地以外的房屋,参照征地拆迁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利用宅基地内自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除了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给予补偿和安置外,拆迁人还应当适当补偿停产、停业的经济损失。其中,征地拆迁房屋的经济损失补偿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占地拆迁房屋的经济损失补偿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搬迁补助费。征地拆迁房屋的搬迁补助费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占地拆迁房屋的搬迁补助费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对于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按照重置成新价结合剩余期限给予适当补偿。
拆迁房的货币补偿标准,包括计算方式和各种补偿费用。补偿金额根据房屋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涉及房屋补偿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同时,针对不同情况,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和房屋拆迁安置费计算标准等,也有详细的说明。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包括国土局的报批手续、市县级人民政府的补偿安置方案、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的土地审批手续、建设局的规划审批手续、发改委的项目立项以及环保局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出具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信息公开申请的调取困难以及拆迁过程
农村空心房的定义、政策规定及其整治面临的问题。国家为解决长期闲置的空心房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出台了拆除政策,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闲置房屋。各地的空心房退出拆除补偿标准不一。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拆迁的补偿办法。
宅基地拆迁赔偿问题。咨询人持有建房证明但被告知宅基地属控建区域,需拆迁。回复指出,宅基地拆迁赔偿应按农用地补偿标准,每亩补偿39600元,并每平米额外补偿100元。文章还涉及农村房屋拆迁补偿范围和法律依据,包括征收程序和费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