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自行约定合同解除条件吗
时间:2023-11-12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的法定性及用人单位的间接约定
一、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定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劳动者单方解除三种情况。该法对劳动合同的解除设定了明确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享有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而用人单位则没有这种权利,因为法律对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情形规定得非常明确。
二、违反法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按照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同时,根据第九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用人单位的间接约定解除条件
尽管用人单位不能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但在法律规定的适用限度范围内,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合法程序间接达到约定解除条件的管理目的。例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一些劳动者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这些情形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
劳动者是否可以不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者必须订立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愿意订立,可能会被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在上班一个月内被解除合同,劳动者将不能获得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如果在一个月后但不满一年期间被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以获得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因此,建议劳动者及时订立劳动合同,否则可能会承担一些不利后果。另外,用人单位无法强制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对于不愿意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用人单位面临较大的风险。对于已经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员工,明示拒签劳动合同会导致两种风险。一种是解除劳动关系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不签劳动合同很难纳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关于员工过失解除劳动关系不给经济补偿金的范畴);另一种是维持劳动关系,但因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要支付劳动者双倍的工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问题
劳动合同解除的合法性问题。**公司与喜某签订了劳动合同,规定重复售票等贪污票款行为将解除劳动合同。喜某因重复售票行为被公司稽查员当场查处,并据此解除其劳动合同并扣罚款项。喜某因此提起劳动仲裁并诉讼,主张其违纪行为不构成重大损害,且解除合同的程序不合法
-
案情介绍
一起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纠纷。小丽与公司签订合同后被派往上海工作,后因工作不合适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小丽要求按实际月工资支付经济补偿,公司则主张以小丽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地济南市平均工资的三倍作为计算标准。劳动仲裁委依据相关法规判定,劳动合同履行
-
劳动合同解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解除规定。劳动者可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后解除劳动合同,或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立即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也可协商一致解除。对于非过错解雇和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提前通知并支付补偿。涉及违法行为的解雇,用人
-
假文凭找工作劳动合同的解除
使用假文凭找工作的劳动合同解除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使用假文凭属于欺诈行为,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一旦发现员工使用假文凭,可以解除与其的劳动关系,无需支付赔偿。员工对此如有异议,可申请仲裁。
-
劳动合同解除协议
-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
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