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由于法定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具有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事由,并且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一方或双方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明确意思表示。
劳动合同终止则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因出现某种法定的事实,导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自动消灭,或导致双方劳动关系的继续履行成为不可能而不得不消灭的情形。劳动合同终止不需要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作出任何意思表示,只要出现法定事实,劳动合同就会自行终止。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根据不同情形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如果未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可能会导致劳动合同解除违法,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解除效果,甚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劳动合同终止是否需要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以及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法律后果,目前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
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具备法定事由,并且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需要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两者缺一不可。而劳动合同终止只需要出现法定事实,劳动合同就会根据法律规定自动终止,不需要任何意思表示。
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是否支付需要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并不是所有导致劳动合同解除的情形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需要按照工作年限分段计算,具体计算标准根据当时的法律确定。
劳动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在《劳动合同法》之前的法律和法规中,劳动合同自动终止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续约时,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等。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分段计算原则,对于2008年1月1日后因劳动合同终止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计算年限应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2008年1月1日之前的工作年限不属于经济补偿金计算范围。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的规定。只有在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或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这两种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的设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双方在约定违约金时应遵守法律规定。
九级伤残待遇的内容。遭受九级工伤伤害的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享有工资福利待遇,并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当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此外,职工还有权享受其他相关权益。关于在哪里做建阳伤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