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一般是按月给付的,但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是可以一次性给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1、明确竞业限制约定的范围
竞业禁止的范围应当是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如果超过了这个法定的范围,那对员工来讲,失去约束力;还有就是同类产品、同类业务要进行尽量详细的约定,有的企业约定很笼统,比如约定同行业等等。那么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国家制定此条款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正当竞争,竞业限制的是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这事根本。比如一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员工,你针对的是自己培训的员工跑到与自己业务竞争的其它房地产代理公司去,不能笼统的约定竞业限制的范围是房地产行业,那么地产开发公司、建筑公司、设计公司等难道员工就不能去了吗?
2、竞业限制的期限
竞业禁止的期限法律规定的最高年限是2年,但可以约定低于2年。限制的起始时间一般推定为从离职之日起计算。
3、生效的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竞业限制生效必须支付竞业限制金,不支付的话,根据司法实践,基本认定为竞业限制条款不生效。
张某起诉黄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一案。黄某退股后仍从事物流经营业务,导致张某经济损失。经过庭审,法院判决黄某赔偿张某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8万余元。竞业禁止义务指禁止相关人员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的业务或成立同类企业。黄某未遵守协议约定,违反了竞业禁止条款。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
和用人单位签订合法竞业限制的劳动者在离职以后,用人单位应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照约定,是不能在职期间发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