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并非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才有。根据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可以支付经济补偿金。除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金外,法律还规定了竞业禁止经济补偿金和拖欠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
实际上,《劳动法》及其配套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公布了十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情形,其中用人单位解除和劳动者解除各有五种情形。《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共有24种情形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中劳动者解除有十一种情形,用人单位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共有十三种情形。2008年之前规定的十种情形中,有九种情形被《劳动合同法》涵盖,只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这一情形仅存在于老规定,但该规定仍然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下列十五种情形的经济补偿年限是从2008年1月1日起算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1项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3项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4项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5项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5项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5项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2款和第46条第1项的规定。
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第41条和第46条第4项的规定。
根据现行劳动合同法第41条和第46条第4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和第46条第5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4项和第46条第6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5项和第46条第6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和《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7项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2条和《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7项的规定。
经济补偿金是有年限封顶限制的,不是从参加工作的时间开始计算。根据《违法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所有劳动者在2008年之前已经参加工作超过12年的,如果符合以下四种情形之一,其2008年之前的经济补偿年限不得超过12年:
根据《违法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5条的规定。
根据《违法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7条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理解与适用》第117页的规定。
委托招生合同的内容,包括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招生成果的确认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甲方委托乙方开展招生工作,乙方负责宣传、培训、考试等工作,双方需保密协议内容,并就招生成果的确认和报酬计算做出约定。合同为一式两份,有效期限为一年,可续签,如有未尽事宜双方
关于不胜任工作的认定及法律要求。文中介绍了企业在认定员工不胜任工作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招录环节、试用期与用工期间的绩效管理与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与优化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注意事项,如不能故意提高定额标准、培训与调整工作岗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一是劳动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达成一致;三是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是用人单位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
根据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来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如果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