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应当在录用后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
(一)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般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但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二)劳动者通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组织为其他单位、家庭或个人提供非全日制劳动的,由劳务派遣组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三)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协商确定,应当包括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五项必备条款,但不得约定试用期。
(四)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劳动合同中,当事人未约定终止劳动合同提前通知期的,任何一方均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劳动合同;双方约定了违约责任的,按照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五)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应当在录用后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
(六)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档案可由本人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代管。
按规定,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则上参照个体工商户的参保办法执行。对于已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和建立个人账户的人员,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策,跨统筹地区转移的,应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转移、接续手续。符合退休条件时,按国家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伤残5-10级的,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一次性结算伤残待遇及有关费用。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相挂钩的原则,享受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研究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关于主体工程劳务分包的规定。总承包单位可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主体工程除外。总承包单位负责主体结构的施工,劳务分包无需经过发包人同意,但需要分包单位对总承包单位负责,且总承包单位需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强
实习期的性质以及是否属于劳务合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实习期的大学生不被视为劳动者,因此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主要围绕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关系建立展开。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地位和重要意义。法律未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期限,适应了企业灵活用工的需求并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非全日制用工的定义是劳动关系的一种形式,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并减少失业现象。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合同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劳动条件及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合同期限包括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长短根据合同期限而定。工作内容部分包括岗位工作、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等。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部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