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务派遣 > 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到用人单位打工是劳务关系吗

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到用人单位打工是劳务关系吗

时间:2024-07-08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4250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知道虽劳动者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应当办理退休手续。目前存在一种情形,就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并没有退休,而且选择继续工作。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到用人单位打工是否属于劳务关系,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到用人单位打工是否构成劳务关系

一、退休年龄不影响劳动合同主体资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劳动合同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达到退休年龄的公民就失去了劳动合同主体资格。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没有规定劳动者的年龄上限。因此,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没有享受退休待遇的人仍然具备劳动合同主体资格。

二、超龄劳动者享有劳动法保护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没有享受退休待遇的人,通常是生活困难的农民和低收入群体。他们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年老时没有退休金可领,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将这类群体视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与民法上意义上的提供劳务者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法律对前者的保护力度更大,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可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

三、退休待遇影响劳动关系的界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时,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这意味着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并已享受退休待遇的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应被视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从理论上来讲,对于已经享受退休待遇的人,他们已经有了生活保障,没有必要再为其提供双重社会保险。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将他们认定为不具备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四、退休待遇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冲突

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劳动法律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要按比例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退休后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因此,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无法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和特征

    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和特征,包括劳动关系的概念和范围、种类以及劳务关系和劳务合同的相关知识。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具有多种特征。劳务关系是在劳务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通过劳务合同建立,适用法律主要是《中

  • 劳动合同

    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教师岗位的聘任、聘期、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商业秘密、工作纪律及奖惩办法等方面。合同中规定了对乙方的岗位职责、工作时间调整、请假、教学要求等内容,同时也明确了甲方的管理和奖励制度。合同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定义、特点及其区别。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工时等方面的规定;雇佣关系则是受雇人提供劳务给雇佣人并获取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两者在主体、权利义务和国家干预程度、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劳务派遣的定义和概念
  • 保洁保安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和认定
  •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