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
2. 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争议;
3. 辞退、辞职、离职引发的争议;
4.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的争议;
5. 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 本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石景山、丰台区的中央和市属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2. 外省、市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驻京办事机构或分支机构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包括用人单位、劳动者及与该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结果有密切关系的第三人。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为申诉人,另一方为被诉人。
申诉人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仲裁委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劳动仲裁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 《仲裁申请书》:申请人需如实填写《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其中两份提交仲裁委,一份留存;
2. 身份证明:劳动者需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需提交劳动仲裁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3. 能够证明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及复印件;
4. 根据立案审查需要,仲裁委可能要求申请人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相关材料,如用人单位需提交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劳动者需提交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仲裁委自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向当事人送达。
受理决定的案件,当事人需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到仲裁委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办理受理手续。不受理决定的案件,仲裁委向申请人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
经仲裁委批准受理的案件,当事人需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超过举证期限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与途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可通过调解仲裁解决,如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对于试用期超过法定期限的情况,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维权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劳务派遣工合同未到期时的裁员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裁员是否合法决定了是否需要劳务派遣单位赔偿。同时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定义、优势以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权利等。
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单位辞退员工的法定事由。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具备如劳动者患病、无法胜任工作等法定事由,并在提前通知或支付代通知费后方可解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应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