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教师是属于编制职工的,并不是不能辞退的,教师出现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等的情形时,是可以解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的规定,受理教育申诉的主管机关对受理的申诉案件,应当进行全面的核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事实清楚,可以维持原处理结果;
(2)对于被申诉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的,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
(3)管理行为的一部分有违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或处理决定事实不清的,可变更不适当部分或责令学校重新处理;
(4)管理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可撤销其原处理决定。其所依据的内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可责令学校进行修改或废止。
受理申诉的主管部门逾期未作处理的,或者久拖不决的,其申诉内容涉及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后,应当将申诉处理决定书发送给申诉当事人。申诉处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发生效力。申诉人对申诉处理决定书不服的,可向原处理机关隶属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其申诉内容直接涉及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申诉人在自动撤回申诉或者接到受理申诉机关的正式处理后,不得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申诉申请。
教育申诉制度虽然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立法都还亟待完善,但这项制度的确立,又为教师、学生等处于弱势地位的教育主体提供了一条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也促进了我国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当教育申诉途径不能完全满足教师、学生获取行政救济的需要,或者教师、学生对主管部门作出的申诉处理不服时,法律还为我们提供了其他救济的途径。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他们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打学生手心属于体罚行为,因此老师打学生手心是违法的。根据法律规定,学校应保障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