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和员工均享有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公司人事处应当将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通知工会,并征求工会的意见。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公司将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
公司人事处将安排相关员工办理工作交接。
在员工完成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如果是公司方提出解除合同,则还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经济补偿。
完成上述流程后,劳动合同按双方约定解除。
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送达给劳动者,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登报、公告送达等方式。必要时,可以考虑以公证的方式办理送达事宜,确保送达问题的可靠性。
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人事处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将解除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原电子档案以及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的证据存档备案,至少保存两年。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被解除的劳动合同必须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是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生效之后,但尚未全部履行之前。
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不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的限制。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劳动合同法》中劳动关系解除的证明和解除时间的确定问题。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出具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关系的解除时间根据多种情况而定,包括协商一致、期限届满、条件成就、劳动者违纪等原因。对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需书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