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公司和员工均享有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公司人事处应当将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通知工会,并征求工会的意见。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公司将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
公司人事处将安排相关员工办理工作交接。
在员工完成工作交接后,财务科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薪资。如果是公司方提出解除合同,则还应当结算并支付该员工的经济补偿。
完成上述流程后,劳动合同按双方约定解除。
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送达给劳动者,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登报、公告送达等方式。必要时,可以考虑以公证的方式办理送达事宜,确保送达问题的可靠性。
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人事处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并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将解除劳动合同的文本原稿、原电子档案以及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的证据存档备案,至少保存两年。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被解除的劳动合同必须是依法成立的有效的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是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生效之后,但尚未全部履行之前。
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不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的限制。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