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公司有权对员工进行薪资降低。根据实践经验,以下情况下公司可以对员工进行薪资降低:
如果员工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公司可以根据制度规定对其进行薪资处罚降低。
对于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适合当前工作岗位,即使经过培训后仍无法胜任工作,公司可以通过减少工作内容或调整岗位工作来降低其薪资。
基于工作需要,公司可能会调整员工的岗位工作。由于不同岗位的价值不同,这可能会导致薪酬的自然降低。
如果员工连续三个月的绩效考核不达标,并符合公司薪酬管理规定的条件,公司可以对其工资待遇进行降级,从而降低其薪酬。
当公司经营困难,无法维持正常运营时,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并度过危机,公司可能会全员降薪。
因此,根据上述情况,公司在经济困难时对员工进行薪资降低是合理的。
然而,现在一些公司可能会滥用这一权利,明知不符合公司经济性降薪的情况下,仍安排员工降薪。在这种情况下,受损的员工可以积极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处理。
员工在申请劳动仲裁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准备好以上材料后,员工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常情况下,员工应向所在区县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总之,目前公司通常通过员工绩效考核来确定薪水调整。然而,一些不规范的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故意提高考核指标或设立名目要求员工降薪,严重损害劳动者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应积极采取劳动仲裁来解决问题。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时,企业是否有权调岗及相关约束和原则。企业虽有单方调岗权利,但需遵守证据充分、岗位合理适应等约束,并遵循劳动合同变更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调岗包括薪酬变动,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职系和薪酬对应标准,并书面确定新的岗位和报酬标准。
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的事由。一般解散事由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强制解散事由则是主管机关决定、责令关闭等。股东请求解散的事由是当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使股东利益受损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时,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
《劳动合同法》对于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调岗调薪需与员工协商一致,除非员工患病或非因公受伤等特殊情况。调岗必须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原工作,并需明确绩效考核制度。劳动合同的订立需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员工不必服从用人单位任意的调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