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应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者在主张加班时,需要充分理解单位的加班制度,并保存好加班的证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劳动争议案中,除了部分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外,大部分情况适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在加班案件中,劳动者主张加班而用人单位主张没有加班时,劳动者需要举证包括加班时间在内的加班事实。
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证据,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此外,劳动者还需要注意用人单位关于加班的规章制度。
一些用人单位会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可以认定加班的情形,例如必须填写加班申请单并由部门主管批准同意。
劳动者在加班时应遵守用人单位规定的流程,否则将无法获得加班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加班审批制度,只要劳动者提供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考勤记录,就可以视为加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然而,如果公司有加班审批制度,劳动者未经审批程序自愿加班,仅凭考勤记录无法证明加班事实,因为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劳动者在工作结束后没有离开公司,无法得知具体加班的时间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不支持劳动者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的诉求。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问题。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非全日制劳动者享有包括休息休假权在内的劳动者权益。非全日制用工特征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带薪年休假、加班工资支付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支付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各地地方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劳动合同中工资待遇的约定及降低的相关法律问题。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降低工资待遇,需遵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如违反,将面临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等责任。劳动合同期满后,如降低工资标准且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根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