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如果员工因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公司有权要求员工赔偿,并可以从员工工资中扣除。然而,公司扣款的前提是公司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员工的行为造成了公司的损失,并能够计算出损失的数额。如果公司无法提供证据,即使存在损失,也不能从员工工资中扣款。
例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劳初字第46号裁定书认为,深圳安某光电产品有限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周某造成了公司的损失,也未能提供计算损失的依据。因此,法院不认可公司对周某的扣款行为,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并应返还已扣除的罚款金额。
此外,如果地方法规对扣工资的程序有特别规定,公司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例如,《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如果劳动者因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直接经济损失,用人单位可以扣除赔偿费,但必须提前书面告知扣款原因和数额。未经书面告知的扣款是不允许的。扣款后,员工的月工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此,HR在操作时需要注意这个细节。
根据劳动部的规定,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款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公司需要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这里指的是每月扣款的上限和扣款后剩余工资的下限,并不是只能扣一个月工资。只要员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公司可以继续扣款。
例如,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豫法立二民申字第01085号裁定认为,苏宁公司在扣除赔偿款时超过了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的限制。公司从孟某军当月工资3800元中一次性扣除赔偿款3200元,超过了760元的20%限制,多扣除了2440元。因此,法院判决苏宁公司返还孟某军多扣除的工资2440元。
有人认为,《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员工赔偿经济损失”。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赔偿责任,公司就不能要求赔偿。
然而,我个人认为,是否有劳动合同约定并不影响公司主张侵权赔偿的权利。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侵权责任法的基本要求,不会因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而不同。实际上,很多地方法规并没有要求劳动合同约定赔偿责任。例如,《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因劳动者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直接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从其工资中扣除赔偿费。”该条并没有规定“按合同约定”,而是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公司扣除了一个月的工资比例,员工离职后无法扣款,公司可以主张一次性赔偿。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第九十九条规定,如果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要求劳动者一次性赔偿的,应予支持。
然而,基于劳动者的流动性和履行能力,即使公司赢得官司,也可能难以收回赔偿款。
根据司法实践,几乎不会支持100%全额赔偿。
如果在合同或协议中提前约定了员工需全额赔偿公司造成的损失,法院是否会支持这一约定呢?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尽管追偿权的行使可以由双方自行约定,但在诉讼程序中,如果员工提出异议,法院一般会根据公平原则进行调整。
法院通常会考虑劳动者的过错程度、造成的损失大小、收入水平、承担能力,以及用人单位的安全教育、管理措施、保障水平和经营风险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比例。
医疗费用的相关限制和计算标准,包括实际费用、工资损失赔偿、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同时,文章还涉及赔偿财产损害和经济损失的内容,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和案件具体情况来确定赔偿数额。对于因犯罪行为导致的身体损害、残疾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被派出所罚款如果是错案,公民是否有权要求国家赔偿的问题。法律法规规定,若法院采取不合法手段导致当事人经济损失或执行偏差,当事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情况下,赔偿金按照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被判定无罪的公民在刑事诉讼中因误处拘留或逮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