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保密协议所需资料并不多,只需要企业与当事人之间达成互相约定即可。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因此,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或者单独签订保密协议,以禁止员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一旦达成保守商业秘密的约定,劳动者有义务按照约定保守商业秘密,违约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认为通过保守商业秘密条款还不足以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与可能了解商业秘密的人员约定竞业禁止条款。这些条款要求离职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从事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单位内任职,或者不得自行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然而,如果与竞业禁止相关的信息已经不再是商业秘密并为公众所知,或者用人单位没有约定或支付补偿金,竞业禁止条款将自动失效。
竞业禁止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并且用人单位还应根据竞业禁止的期限长短向劳动者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补偿金的数额应与劳动者因承担竞业禁止义务而失去的就业机会和可能获得的收入相匹配。因此,用人单位不应滥用竞业禁止条款,而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来确定应签订竞业禁止条款的职工范围和保守商业秘密的期限。例如,信中提到的单位单方面要求“18个月不得从事同行业或与公司经营范围有竞争的相关行业和工作;放弃申诉权”等条款应属于无效约定。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