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经济性裁员怎样理解
时间:2023-11-13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行使合同解除权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裁员制度普及的今天,为了企业的健康未定发展,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关于中经济性裁员的相关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应的法律条文与知识,为您提供一定的参考。
劳动法中的经济性裁员解析
一、裁员的实质要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理解,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出于经营方面考虑而进行的一种方式。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四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这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况。劳动法对经济性裁员的实质性条件进行了放宽,符合经济性裁员制度的本意。
二、裁员的程序要件
企业在进行裁员时,除了要满足实质要件外,还需要遵循相应的程序。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部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其次,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以及符合法律、法规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然后,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接着,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最后,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加强了工会的干预力度,强化了工会的协调、维权功能,并赋予了劳动行政部门监督企业裁员的法定权。
三、裁减人员的优先留用与重新招用时的优先录用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进行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本单位订立的、以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的劳动者。这三类优先留用的劳动者之间并没有优先顺序,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留用。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员后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时,应当通知被裁减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如果被裁减的职工在6个月内又被原单位重新录用,其工作年限应当连续计算为本单位工作时间。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强调了用人单位通知被裁减人员的义务,以保障被裁减人员的优先就业权利。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照顾被裁减劳动者的利益,防止用人单位以经济性裁员为借口随意裁减劳动者,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企业裁员的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
退休离职补偿金的标准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
辞职后是否可以当天拿工资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
工人退休年龄法律规定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
-
新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规定是什么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
-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赔偿金标准